临近午时,雨小了些,姜舒放下书道:走吧,今日这雨怕是不会停了。
哦。打瞌睡的檀玉起身,伸了个大大的懒腰。
主仆俩顶着蒙蒙细雨,坐上马车往府尹府去。
宽敞的街道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,却冷冷清清的少有行人。
出于生意人的本能,姜舒看到此情此景便联想到生意。
街道两旁的店铺虽开着,但因下雨几乎无人光顾。
而江南的雨季通常持续一两月,对生意影响极大。
姜舒望雨兴叹,也不知姜记绸庄如何了她们何时才能回上京
思绪纷飞之际,马车停了下来:东家,到了。
守门侍卫昨日见过姜舒,又得过郁峥吩咐。是以见到姜舒后没有通报,直接放行让她进去。
客院内,郁峥翻完一本书,抬眸看向屋外。
主子,今日一直在下雨,姜姑娘怕是不会来了。追云换了壶热茶。
郁峥不说话,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屋外。
忽然,空荡的院子里出现了一把油纸伞,伞下有个清瘦身影正迈步而来。
郁峥墨眸一亮,放下书正襟端坐。
背对着门的追云听到脚步声,扭头看向屋外,欣喜道:姜姑娘,你们可算来了。
姜舒收了伞抬脚进屋,杏眸扑闪道:怎么我们来晚了吗
不晚,姜姑娘快请坐。追云赶忙又倒了杯热茶。
姜舒坐下后郁峥问她:可淋着雨了
姜舒摇头,直奔正题:王爷让我来所为何事
檀玉也很好奇,竖起了耳朵听。
修长手指轻敲桌面,郁峥缓声开口道:乞儿巷那些孩子,你觉得该如何安置妥当
姜舒一怔,脑中想起那日见到的情形,明白这件事极为重要。
正常的孩子,都应该吃饱穿暖,然后读书识字明理。若有那不愿读书的,也该受人教导,明白为人处世之道。等孩子们再大些,便该学一技之长谋生。
嗯,你与我想的一致。郁峥墨眉微拧道:可要做到如此,并不容易。
若是几个孩子,带回上京或者寻户人家收养都可。但几十上百个孩子,只能在临安府寻个地方安置。
姜舒凝眉思索良久,忽然想到了什么杏眸一亮。
我曾在民间义志录中看到,蜀地有座尼姑庵的师太心善,收留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孩童,将他们悉心养大,还教他们读书明理……
或许,我们可以效仿。
可去哪儿找愿意收留这么多孩子的尼姑庵檀玉一脸苦恼的插嘴。